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人才培养 >> 正文
以青春之名 赴榜样之约|记外国语学院王楚雯的成长之路
日期: 2025年10月30日 18:58      信息来源:      点击数:

王楚雯,女,共青团员,入党积极分子,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3级学生。现任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3级1班班长,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、校模特社社长,曾任第七届青年体育中心干事。在校期间,她先后获得“军训标兵”“优秀共青团员”“优秀寝室长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“安全文明寝室”等10余项校级荣誉称号,同时,连续两年获评优秀寝室长并带领寝室获得优秀寝室,通过答辩获得标兵寝室称号。

从初入校园的青涩新生,到身兼数职的大三“领航者”,外国语学院的王楚雯始终以行动为笔,在“标兵”与“干部”的身份里,写满了热忱与担当。

“小阵地”里的大担当:

把寝室和班级拧成“一股绳”

对她来说,“榜样”不是挂在嘴边的称号,是从住得舒心、学得开心的“小圈子”里扎下的根。

在寝室,她没把“同住”当成简单的搭伙——从制定作息表、牵头每周大扫除,到提醒室友关电关窗的细节,她带着3个室友一起朝着“好寝室”努力:先拿下“安全文明寝室”的基础牌,再凭着整洁的环境、温馨的布置评上“优秀寝室”,最后更是带着精心准备的PPT答辩,把含金量更高的“标兵寝室”称号捧回了宿舍,让4个人的小空间成了别人路过都会夸的“样板间”。

到了班级,刚当选班委的她,为了让大家更加熟络,给全班同学买了奶茶成了班级凝聚力的“第一块砖”——每月外国语学院“十佳班级”评比,她带着班委盯学风、组织班级活动,牵头办读书分享会,硬是让班级连着三个月稳坐第一名的位置,让“我们班”成了大家

宣传部的“实干者”:

既当“领头人”,更做“动手派”

作为院宣传部部长,她最常说的不是“你们去做”,而是“我先试试”。

比起只站在身后指导干事做推送、剪视频,她更愿意扎进具体的事里:学院视频号缺素材,她利用课后时间剪辑,从选音乐、调字幕到卡镜头节奏,反复磨了1天的“外语学子眼中的海华”视频,一发布就破了5000浏览量,评论区里满是“原来我们学校这么美”的留言;学校拍宣传片找学生出镜,她利用课余时间配合,拍摄了一遍又一遍,宣传片里自然的生活场景,成了外院学子的鲜活缩影。

忙完宣传工作,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志愿现场:去考研教室打扫卫生,把堆积的垃圾清走、给蒙尘的书桌擦干净,给备考学长学姐留一方整洁;在高考期间发放传单;以及连续两年参加“母校行”活动,她带着学校的宣传册,站在曾经的教室前,给学弟学妹讲大学生活,把真诚的建议揉进每一句分享里。对她来说,“部长”不是权力,是“能多做一点,就多扛一点”的责任。

模特社的“追光者”:

把热爱活成另一种风景

除了学生工作和集体事务,她也在热爱里保持着闪光的模样。作为模特社社长,她牵头组织训练、参与多个校级走秀活动,把对形体、舞台的热爱,变成了带动社员一起自信展示的动力——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成绩,只在每次排练、每场活动里,把“认真做一件事”的态度,从工作延伸到爱好里。

所谓榜样,其实是“把每件小事都做透”的踏实

从军训标兵到寝室、班级的“粘合剂”,从宣传部里亲力亲为的部长,到模特社里认真带队的社长,她的“榜样力量”从不是靠某一件“大事”撑起来的——是买奶茶时想让班级变亲近的细心,是剪视频时反复调整的耐心,是打扫考研教室时不怕脏的诚心,是带着身边人一起变好的真心。

其实哪有天生的榜样?不过是有人把“该做的事”做好,把“想做的事”做实,把“能帮的事”做细,然后慢慢活成了别人眼里,想跟着学、跟着做的那束光。

王楚雯的“优秀”从不是孤立的荣誉:是当班长时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,是做部长时逐帧修改的每一段视频,是带寝室答辩时熬夜写的每一页PPT。

如今升入大三,她依然带着这份“事事落实”的劲头往前走——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,只以“把每件小事做到位”的坚持,活成了身边人看得见、学得来的榜样,让“优秀”不是遥不可及的标签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成长。